2019年3~4月,由我院与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开展的“科技之春”活动圆满完成。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统计不同年龄段人群日常选购食品的习惯,以食品科普宣讲的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这项活动由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我院刘永峰教授指导,在学院学工组的大力支持下,由我院10名2017级、2018级本科生作为科普宣传志愿者直接参与,该活动已持续开展多年,取得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刘永峰教授给志愿者做食品科普宣传安排和培训
活动初期,刘永峰教授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进行了前期的培训和工作安排,提供了由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作的相关宣传材料,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的——走进广场、校园普及食品科普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志愿者在校内进行食品科普宣传和知识测试
活动第一部分为高校科普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喷泉广场,借助宣讲问卷调研的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存在的与食品相关问题的消费认识误区,结合宣传册的内容和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做出科学的解读,广大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问卷的填写,共计收取有效问卷887份,基本覆盖陕师大各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通过对于问卷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选购食品方面有较好的习惯,大约有74.19%的受访者会关注选购食品的配料表,97.49%的受访者会关注食品的生产保质期。但是,对于社会上关注度颇高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方面,大学生的表现并不尽人意,例如:在“食品中添加适量防腐剂的危害”这一题有45.32%的受访者选择“弊大于利,防腐剂对人体的危害比食品变质的危害更严重”这一专业问题。此次问卷结果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度,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非常注意,但是仍旧缺乏有效获取专业且权威的食品与营养知识,尤其是非相关专业学生一定情况下会相信网络食品谣言。由此可见,对于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志愿者在校外进行食品科普宣传和知识测试
食品科普知识调查测试和科普知识手册
活动第二部分为广场科普宣传活动。志愿者们统一着装在学校附近的广场,通过发放食品科普手册和食品安全知识传单等宣传资料,面向锻炼健身的老年人和带孩子玩耍的父母,抓住他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谣言的“痛点”,如汉堡包是否加入过量防腐剂、市面上益生菌饮品的区别和选择、水烧开后营养价值是否流失等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结合图文并茂的科普宣传册,为他们提供生动科学的解读。宣讲期间,许多市民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十分认可这样的食品科普宣讲活动,表示自己以后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表达了对宣讲志愿者的感谢。
食品科普知识宣传志愿者合影
此次活动通过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广场,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的人群进行食品知识的科普宣讲,引导人们以更加科学的视角看待如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谣言。同时,科普志愿者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并且认识到自己身为食品人所肩负的为国民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的责任,任重而道远。